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

【非常木蘭-愛與關懷動物】林惠珊以信念守護黑鳶

「愛與關懷動物」系列第三篇,
是老鷹先生沈振中的接班人──黑鳶公主林惠珊的故事。
惠珊是個開朗的陽光女孩,
聽她談起為了研究黑鳶遇到的種種困難,⋯⋯
不管是花了好長的時間才終於能如願研究黑鳶,
還是苦於經費不足、薪水沒著落得去兼賣網拍賺生活費,
甚至是面對女性身份進行田野調查那些無可避面的生理、心理上的挑戰,
惠珊都講得逗趣十足,彷彿一點都不辛苦。
可是,如果不是懷有足夠的熱情,我相信沒有一個研究員能在這樣一條毫不輕鬆的道路上一直前進。
 
當時惠珊用很可愛的表情形容孫元勳教授講起鳥類雙眼都會發光,
還有沈振中先生是如何簡樸地過日子、觀察黑鳶的生態,
其實,當惠珊講起兩位重要的前輩和黑鳶時,
眼裡、臉上也是閃閃發亮。
記得採訪到最後,因為太感動我就哭了,然後惠珊也哭了,
現在想起來覺得有點好笑,可是又覺得心中滿滿的。
謝謝惠珊,不只和我談黑鳶,還有其他許多、以及寫作上的建議。
希望黑鳶以及各種鳥類,都可以繼續翱翔在這座小小島嶼的天上。
也請大家支持梁皆得導演紀錄沈振中20年的追鷹記錄片老鷹想飛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文/陳姵穎  圖/林惠珊、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提供
 
發揮一下想像力,把時間拉回1863年、清領時期的台灣。擔任英國駐台副領事的博物學家史溫侯放下望遠鏡,在手札上寫著:黑鳶(Milvus migrans)遍及福爾摩沙的南北……。時間再推近一點,老一輩的農夫會告訴你,「來葉」過去很多;「但現在,我們俗稱的老鷹──黑鳶,全台只剩下300~500隻,成為珍貴稀有的第二級保育類動物。」說話的,是披著一頭長髮,嬌小可人的「黑鳶公主」林惠珊。她也是紀錄片《老鷹想飛》裡「老鷹先生」沈振中的接班人。
 
一切的故事,都要從《老鷹的故事》這本書說起。
 

沈振中筆下黑鳶 開啟奇妙鷹緣

高中時期的林惠珊本就愛鳥,是生物研究社社員,那時的她如同諸多賞鳥人一樣,深受兼具力與美的猛禽吸引。當她讀到《老鷹的故事》這本書中紀錄老鷹如何面臨棲地的破壞與生存困境,忍不住落淚;而她怎麼也想不到,這本書將牽起她與作者沈振中、以及黑鳶的奇妙緣分。
 
大學選讀基隆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,她時常到基隆港邊看黑鳶盤旋的身影。畢業後沒進入航運公司,僅短期在與「農林漁牧」搆得上邊的漁業協會工作,又到了台北鳥會。在扛著單筒望遠鏡替民眾解說鳥類的過程裡,內心欲成為鳥類研究員的想法日趨堅定,2005年進入屏科大野保所就讀。
 

翱翔天際的身影 烙印她心中

「我對黑鳶就是有種莫名其妙的喜歡。」對於「為什麼是黑鳶」這個問題被問了三次,林惠珊偏頭想了一會兒就是如此回答。滿心想做黑鳶研究的她,過一些周折,本欲參與的計畫總是差一步,讓她的心情在希望和失落之間擺盪,一如天空的黑鳶與地上的她之間的距離,忽近忽遠。
 
「就算只能在研究室當工友、大學姊,我也要做黑鳶研究!」憑著這個念頭,她Google到「老鷹先生」沈振中的聯絡方式,寫信告訴他:她想跟他學黑鳶研究。當天就收到沈振中的回信,一口答應到屏東帶她看黑鳶。那是2010年,也是沈振中「黑鳶20年計畫」的最後一年。
 

解密黑鳶之危 環境用藥是原因

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,能站在沈大哥的肩膀上看見黑鳶的世界。」即使所學的科學研究和沈振中的自然觀察不盡相同,但沈振中無私地傳授20年來的觀鷹心得,讓她得以迅速了解黑鳶習性,進而加快腳步去理解黑鳶面臨的困境。
 
她想找出黑鳶在世界各地族群的數量又多又穩定、台灣卻如此稀少的原因。
 
2012年底,兩隻死亡的黑鳶透露線索,其中一隻打上翼標3號的黑鳶,還是林惠珊從牠破殼而出就標號持續追蹤的「白三號」,兩隻黑鳶體內都驗出高劑量的農藥「加保扶」。她與研究夥伴將觸角伸入農田,發現這項廣為農夫使用的殺蟲劑,就是造成黑鳶數量大幅降低、無法成長的重要原因。「黑鳶是台灣唯一的食腐性鳥類,農夫用藥防止鳥類吃作物,黑鳶再吃了暴斃的麻雀、紅鳩……也跟著中毒死亡。」而黑鳶這類猛禽,屬生態鏈的頂端掠食者,一旦掠食者消失,被掠食者控調族群的壓力解除,生態系將徹底失衡。
 

替農民解決問題 扭轉黑鳶困境

但她明白,亞熱帶的台灣蟲害嚴重,不使用殺蟲劑、除草劑,不驅趕鳥類吃作物,農民要付出極高昂的代價。「像紅豆,不用藥產量可能剩不到三成,也比用藥的紅豆晚熟成,如果沒有好的通路行銷、消費者又斤斤計較成本帶來的高價格,只讓農民承擔這些,我認為不盡公平。」
 
因此,她與研究夥伴四處演講、宣導,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環境用藥帶來的危害。對林惠珊而言,只要農民妥善用藥、不刻意毒鳥,同時讓更多人轉而友善耕作或支持相關產品,就已足夠。更甚者,是期盼政府能如美國規範禁用加保扶農藥。
 
「就像研究一樣,需要漫長的過程,無法一蹴可幾。」林惠珊笑著揚起眼眸。即使不時面臨研究經費短缺、薪水不足以支應生活和做研究,只好晚上兼營網拍等困境,她始終抱持樂觀心態,持續著追尋老鷹之歌。
 
「盡量在有限的經費內做到最好,而且我相信『信念』的重要。」從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主持人、恩師孫元勳身上學到研究的熱誠,從沈振中身上看見什麼叫堅持,當年那個站在書店裡捧著書為老鷹淚流不止的高中女孩,帶著對黑鳶的熱愛和信念,試圖在這唯一的道路上,往前、再往前。
 
1382249827-1892073098_n
盤旋而下,無可抵擋。兒歌中老鷹抓小雞的老鷹,就是指黑鳶。
Kite006
為了要幫助黑鳶,林惠珊想成為鳥類研究員,才能夠更靠近牠們。

 
Kite002
林惠珊(右)與恩師「老鷹先生」沈振中(左),背後的標本就是白三號。攝影/洪孝宇
 
Kite005
農田裡有數不盡的鳥類屍體,農夫用藥防止鳥類吃作物,黑鳶再吃了暴斃的麻雀、紅鳩等,也受到毒害。
 
Kite007
 
 
關於黑鳶,您可以關心更多↓
(1)轉發這個文章,讓更多人知道黑鳶的故事。
(2)透過台灣猛禽研究會捐款給屏科大研究室的黑鳶保育基金,直接電洽02-25630367或寫EMAIL至rrgt@raptor.org.tw,目前捐款將應用在明年的黑鳶衛星追蹤上。
(3)拍到有色環或背上有發報器的黑鳶,盡速通知我們,可EMAIL至iwcraptor@yahoo.com.tw
(4)趕緊買款台灣猛禽研究會出的老鷹想飛衣服和頭巾。這款頭巾及衣服是由惠朋國際集團(CCYS+CTC)贊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所推出,扣除成本的結餘都將捐助在老鷹研究。
 
一起愛地球,關心臺灣保育動物↓
了解更多「台灣鳥類」↓
 
●原文刊載於「非常木蘭」2014.10.01
●轉載於「環境資源中心」2014.10.03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