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

【跟著達人過一天】糊紙就像美術課的勞作

跟著達人過一天/糊紙就像美術課的勞作

今日體驗家:陳姵穎/聯合報
今日體驗家:陳姵穎
探訪領域:糊紙師傅

當我帶著靦腆的笑容詢問林師傅,能否讓我學學這項技藝?林師傅瞟了瞟我那鬆軟又毫無肌肉的雙臂說:「妳一個女孩子,手又細又小,這工作辛苦喔,妳學不來啦!」

你是否相信,人死後會存在於另一個世界?

第一次知曉死亡,是在我小學一年級外婆過世時。依稀記得,當時大人教我們小孩子摺紙蓮花與元寶,說是要燒給外婆,讓她在陰間用的。我問:「那外婆要住在哪?」媽媽跟我說:「外婆當然也有新房子住囉。」

學徒有無資質
看他掃地便知

在黃麗群的小說《海邊的房間》中讀到一篇有趣的〈成家〉,故事敘述一位年輕男子,某天在家門口發現一張端正大方的羅漢床,上頭還貼著他的名字;接著連續好 幾天,他都發現屋裡不斷增添著新玩意,甚至連上帝都休息的星期天,整間屋子還悄悄換上木地板。直到第四十九天,新物品不再出現,只有一紙薄信靜靜躺在他枕 上──原來啊,這些大大小小的用品皆是爹娘燒來的,而沙發邊一早就在慢慢堆高的炭屑,是爹娘為他挑來(燒來)的媳婦兒呀!

我外婆的「新房子」其實是靈厝,就和這篇〈成家〉的主場景一樣,來自糊紙這項傳統技藝。糊紙(亦稱紙糊、紙紮)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,興盛於唐,不僅用於葬 儀,各式喜慶、祭祀也經常出現,可說是無所不包。這天,我鼓起勇氣,走進這間令我好奇許久的老店,向糊紙師傅請益,想看看糊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

這是一間屹立百年、坐落在老舊公寓間、一個不留神就會錯過的糊紙店,狹長的店鋪整間打通,角落堆著材料,地上散置著等待黏上彩紙的靈厝。自13歲就當起學徒的林師傅,在此度過了44年的時光。

林 師傅留著粗獷平頭,捧著一顆猶如彌勒佛般圓滾滾肚子說,當年就貪著當學徒包吃包住、逢年過節還有零花,才到這兒來學糊紙。他看著糊紙鋪子從養了一票師傅、 學徒的盛期,到現今只剩他與妻子撐著店鋪,可說是歷經了糊紙業的興盛與衰落。當我帶著靦腆的笑容詢問林師傅,能否讓我學學這項技藝?林師傅瞟了瞟我那鬆軟 又毫無肌肉的雙臂說:「妳一個女孩子,手又細又小,這工作辛苦喔,妳學不來啦!」是的,無論哪個行業,當學徒總是苦的;當年,林師傅是從掃地開始學起。你 也許會疑惑地發出一聲:「蛤?」但別小看了掃地這項稀鬆平常的工作,師傅的眼可銳利了,糊紙這檔事要的就是細心與耐心,學徒有無資質,看他掃地便知。

建造大間靈厝
一個月才完工

糊紙貌似複雜,實際上材料相當簡單,就只要台灣桂竹、紙與漿糊這三樣。我蹲坐一旁看林師傅手腳俐落地劈開竹篾,忍不住也想試試;師傅笑笑地將劈竹刀遞給我, 他鬆手的瞬間我的手頓時一軟,劈竹刀可真沉啊!舉刀奮力一劈,噢,歪了。再想將它分段,嘿,怎麼都無法像師傅那樣穩穩地擊在同一個定點上。看著手中的竹篾 凹痕處處,顯然是不能再用了,我趕緊將它偷偷掃到一旁的廢竹篾堆裡。

劈好了竹篾,緊接著就是紮骨架,我想糊紙肯定是另一層面 的建築藝術。傳統建築靠榫卯接合成穩定的架構,糊紙亦然,林師傅在竹篾與竹篾的接合處都多留了一小段竹皮,用玻璃紙以十字交叉法纏繞,一來一往間胚體逐步 成形。看林師傅紮骨架的速度飛快,我心想只差糊上白紙,再黏上裝飾用的彩紙,應該就大功告成了吧。

開口問了師傅才知道,眼前的胚體僅是一棟靈厝的一小部分而已;一棟傳統大小的靈厝,就像積木一樣,是要一塊塊堆積起來的,撇除祭祀用的小厝,大間的靈厝可是要花上一個月才能完工。

如同大多數的店家有著淡季、旺季的分別,糊紙這一行也是有的。尤其是有著眾多祭典的農曆六七月,訂單可是多到連親朋好友都要抓過來幫忙,喪家若不在一個月以前下訂,根本無法如期到貨。

林師傅的手藝在圈子裡可說是鼎鼎有名,十幾年前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母親逝世時那價值25萬元的巨型靈厝,就是由林師傅拿下訂單。中研院院士陳奇祿先生年輕時,更時常帶著各個團體人士前來參訪討教,報章雜誌的專訪就更不用說了。

然而,如同許多傳統工藝,隨著時代的推進,中國、東南亞便宜卻質劣的糊紙吞食了市場,加上人才的流失與殯葬業的競爭,純手工製造的糊紙已逐漸凋零。

林 師傅的生意還算不錯,淡季時也會有南部的廟宇或同行邀請前去協助,但附近的幾間老店家不是收店,就是偶爾才依交情接單。看著林師傅專注忙碌的神情,即使他 輕鬆地說:「糊紙就像是美術課的勞作。」我卻明白,手工糊紙的珍貴不止在於它的精巧,更在於製作過程中那份對神靈、喪者的敬意,以及撫慰生者的心意。

●達人小檔案:林師傅
有著一張嚴肅面孔、熟稔後就笑瞇了眼的林師傅可神秘了,無論如何都不肯透露大名,連名片也只簡單印上「合興糊紙店:林」和電話號碼。林師傅如是說,「反正大家都喊我林師傅呀,做生意這樣就好!」嗯,這也算是一種生意人的豪氣與豁達吧。

●要你知:糊紙
相 傳在一千四百多年前,唐太宗李世民遊地府時,看見有些鬼魂有舒適漂亮的宅邸可居,許多孤魂野鬼卻在陰曹地府內飄蕩無依,於是當唐太宗回到陽間後,便開始倡 議在人死後,建造一些靈厝燒化陪葬,好讓自己的親人得以在另一個世界中安居。據說這就是「燒靈厝」習俗的由來,而「糊紙」也就應運而生。 

【2012-05-28/聯合報/D4版/繽紛】